咨詢熱線:021-80392549

土壤修復萬億市場蓄勢待啟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14-10-15     來源:[標簽:出處]     作者:[標簽:作者]     瀏覽次數(shù):85
核心提示:

隨著《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》的發(fā)布,中國土壤的污染版圖也越來越清晰。破壞容易修復難,在民眾因不斷出現(xiàn)的污染事件憤怒不已,國家重拳治理的背景下,隨之而來的是萬億土壤修復市場的啟動。面對這個全新的課題,資本和企業(yè)雖蠢蠢欲動,但受制于資金、法律、技術等多方面的門檻,使得市場推進難以提速。

全國土壤污染情況堪憂

在先后出臺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治理條例后,國家治理污染的重拳,開始向土地問題砸下。

近日,國家環(huán)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(lián)合發(fā)布《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》(下稱《公報》),全方位地闡述了我國目前土壤所遇到的污染問題。這也是國家層面首次披露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結果。

“可以說,當下全國的土壤污染情況不容樂觀。尤其是耕地和工礦廢棄地的土壤環(huán)境問題尤為突出,對土壤的治理刻不容緩。”省環(huán)保局相關人士劉先生對于《公報》內容表示。他介紹,此次《公報》,環(huán)保部門會同國土資源部門共調查了除香港、澳門特別行政區(qū)以及臺灣省以外的國土,調查點覆蓋全部耕地、部分林地、草地、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,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,前后歷時近8年!安捎媒y(tǒng)一的采樣方法和標準,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詳細調查,可以說這次馬拉松調查,基本掌握了全國土壤環(huán)境的總體狀況。”

根據(jù)公告調查的結果,目前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.1%,其中輕度、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2.3%、1.5%和1.1%。耕地、林地、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.4%、10.0%、10.4%。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(shù)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.8%,鎘、汞、砷、銅、鉛、鉻、鋅、鎳8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.0%、1.6%、2.7%、2.1%、1.5%、1.1%、0.9%、4.8%。

長期以來,由于粗放式經濟發(fā)展,不少地區(qū)礦區(qū)、農田因經濟活動而遭受巨大污染。但土壤污染較強的隱蔽性,使其并未有受到應有的關注。此次公告的發(fā)布,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壤,到了必須治理的地步。

焦作有利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有利告訴記者,在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(qū),大量的礦山樹木遭到砍伐,周邊耕地土壤由于礦山開采、金屬冶煉和含重金屬的工業(yè)廢水、廢渣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,導致糧食重金屬超標。與此同時,由于氣候變化和大量無機肥料的使用,也使土壤酸化現(xiàn)象日益嚴重!皣鴥群芏嗟胤降母兀蓟蚨嗷蛏俪霈F(xiàn)塊化、重金屬超標等現(xiàn)象。在此土壤上生長的農作物,很多都表現(xiàn)出各類金屬的富集特性。”

根據(jù)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數(shù)據(jù),全國僅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面積就在5000萬畝。全國耕地土壤面積10%以上受重金屬污染,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。不斷出現(xiàn)的土壤環(huán)境污染問題,不僅影響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,更已開始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,成為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巨大阻力點。

萬億修復市場躍然而出

污染來得容易,修復和治理則要耗時耗力。隨著中國土壤污染版圖的越發(fā)清晰,在治理的背后也催生出巨大的修復市場。

4月中旬,鄢林花藝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中標內蒙古的高速公路植被修復工程,這個河南首例土地流轉信托的踐行者,在生態(tài)修復和土壤修復方面,也走到了眾多同行的前面。

公司財務總監(jiān)柳建光告訴記者,對于土壤修復和礦山修復,公司多年前便有此想法,且進行過多年的考察和調研。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和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(yè)意識到土壤修復的重要性,這個市場將會出現(xiàn)爆發(fā)式增長!芭c大氣、水污染相比,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幾乎還沒有人在做。因此這個市場一旦打開,規(guī)模將遠遠大于大氣和水污染的治理。”柳建光表示。

事實上,即使在公告出臺前,省內已有不少企業(yè)開始注意土壤修復的巨大市場。省內一家礦業(yè)企業(yè)董秘告訴記者,公司正在論證和調研自有礦山的山林修復工作,希望通過從新種植、嫁接改良等多種方式,獲取國家轉型資金,恢復大山本來面貌。而鄭州新生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公司,也已將觸角深入南方礦山植被的修復中,并與當?shù)卣炇鹆丝蚣軈f(xié)議。

[page]

如今巨大而漫長的土壤修復計劃,隨著公報的發(fā)布日漸明晰。上述省環(huán)保廳劉先生坦言隨著污染治理政策的逐步落地,土壤修復將成為國家下一步重點扶持的方向。根據(jù)國務院的部署,環(huán)保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。財政每年或將出資超過兩百億,來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、地下水嚴重超采綜合治理的試點。

與此同時,由于土壤修復具備極強的專業(yè)性且耗費時間較長,土壤修復和治理的市場空間,要遠大于大氣和水源。按照目前發(fā)達國家對于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的投資比例一般參照110100的標準。即預防性投入如果是1萬元,那么土壤污染風險防治就需要投入10萬元,到了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,則需要超過100萬元。未來10年土壤修復的直接或間接投資,有望突破萬億元。

新生生態(tài)負責人張宏晨告訴記者,土地修復與大氣、水污染治理的最大區(qū)別,在于其積累性和沉積性。大量含有無機物的化肥被施在農田中,通過植物的過濾和土壤的滲透,被存與土地之中,這個過程周而復始,使不少地區(qū)的農耕地周邊雖并沒有工業(yè)污染存在,依舊會出現(xiàn)土壤污染問題。情況日漸嚴重,修復的過程極為漫長。

“比起大氣和水源污染治理,更容易出現(xiàn)一定程度的集中。國內能做土壤修復的企業(yè)并不多,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。一旦國家財政落實修復計劃,從個人角度來看,后進者需要長時間的技術準備,目前幾家大型的園林公司會因此受益!睆埡瓿勘硎尽

三大難題制約土壤修復推進

可預測的土壤修復市場雖令人艷羨,但面對這個毫無經驗的全新市場,尚未解決的重重問題,令多數(shù)相關機構感覺無的放矢。其中資金、法律政策和技術,無疑是最難跨越的門檻。

以目前國內正推進土壤修復的經驗來看,土壤修復和治理的資金需求極大。多數(shù)土壤修復企業(yè)在業(yè)務推進中所遇到的最大問題,正在于此。“之前本已商討在山西運城進行山區(qū)植被的修復工作,但因為資金缺口太大,最終只能放棄了這個項目!睆埡瓿扛嬖V記者,以目前國內的土壤污染情況來看,土壤污染防治所需要的資金量,至少需要上萬億甚至幾十萬億。但因投資見效較慢且市場還不夠明朗,很多民間資本對于土壤修復市場的興趣還不太大。而同樣的修復工程在國外,除了民資在大力推進外,每年的土壤污染修復投入中,政府資金也占到超過半數(shù)的份額。因此國家在推進土壤修復工程的過程中,如財政長期無法承擔這部分資金缺口,市場的發(fā)展速度將會大打折扣。

事實上,隨著環(huán)保意識的加強,目前無論是機構還是政府,對生態(tài)的保護也日漸重視,一塊地價格的高低,或直接由其植被面所決定。一位行業(yè)人士坦言有草和無草的地,上下價格差大約為1/10。鄭州中牟一塊垃圾填埋場地,由于進行了快速化的土壤修復工作,最終令地價大增。但即使利潤頗豐,該人士仍感覺僅依靠企業(yè)力量推進土壤修復,并不適合當下迫在眉睫的治理需求。

此外,技術也是制約土壤修復的一個巨大難題。鄢林花藝綠化在進行植被修復時,進行過長期調研和技術準備。如此依舊難保證每種土壤的修復效果!巴寥佬迯褪且粋復雜的生化轉變過程,不是說種上幾棵樹就能完成土壤修復。”柳建光說。由于土壤污染的原因和類別眾多,土壤修復的技術也專業(yè)且多元。污染物的含量,植物配平,種植和替換周期甚至肥料,都是考驗企業(yè)的技術性問題!疤幵谏鷳B(tài)鏈上的土壤修復,要求這些要素相互作用,而這都是要靠技術和經驗所解決的。但遺憾的是,目前國內的經驗尚少,急需補課!焙幽限r大土地資源管理專業(yè)魏教授表示。

因此,有專業(yè)人士提出,國家應該盡快推出典型地區(qū)典型修復的土壤污染治理試點,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的技術體系。上述環(huán)保廳人士也表示,下一步有可能采取典型地區(qū)典型治理示范的方式,通過各類型的土壤修復經驗,制定較為完善的土壤修復技術體系,并參照發(fā)達國家經驗,有計劃、分步驟地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。

同時,土壤環(huán)境保護的立法工作,也是土壤修復的必經之路。由于廢水、廢渣的處理、農業(yè)投入品的亂用、濫用等多個問題都將影響土壤修復的效果,因此法律法規(guī)對其污染的截留作用,將對于土壤修復市場的開拓和發(fā)展大有裨益。“土壤污染不是在地下就不需要去處理。糧食和健康會告訴我們土壤污染的長期危害。此次公告不僅對市場開拓起到了參照標準,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綠色環(huán)境的構建。”柳建光說。

工博士工業(yè)品商城聲明: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,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,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,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商城(www.podvhdv.cn)聯(lián)系,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。
聯(lián)系電話:021-31666777
新聞、技術文章投稿QQ:3267146135  投稿郵箱:syy@gongboshi.com